那里,你们可是不知道,比这说的可是激烈的多……”
&esp;&esp;不出三日,冯王陈胡四人走在街上都能被人认出来,更是围着里三层外三层,若非是身边的护卫众多,四位少年郎君都差点儿没能从人群里跑出来。
&esp;&esp;原来竟还有人偷摸的画了他们的画像,说他们四人就是当朝的国之肱骨,甚是青楼楚馆里的名牌们都说了要为几位小郎君开红包,当然他们四个信誓旦旦是绝对不会去,但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几天就到了连门也出不去的程度。
&esp;&esp;“你爹弄的?”
&esp;&esp;“你爹吹捧的?”
&esp;&esp;几个人面面相觑,最后看向冯暮修。
&esp;&esp;皇后三姐姐好厉害!
&esp;&esp;冯暮修挺着胸膛,红着眼睛长叹:“可惜祖父没看到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民间沸腾,朝中在短暂的安静之后,也再次激烈的争执起来。
&esp;&esp;公然结交文臣。
&esp;&esp;彼时大乾和蛮族已经不再交战,南夷的监国也回去了,怎么可能还有使者前往,这是枉顾事实。
&esp;&esp;“不,这是事实。”户部尚书道。
&esp;&esp;不止户部尚书,内阁六部大臣也都点头。
&esp;&esp;下面的臣子们哑然。
&esp;&esp;显然这几位大臣知道事实,而陛下自然也知道。
&esp;&esp;可既然不是蛮族使臣,又会是哪家的使臣和南夷监国见面,还逼得几位少年郎君们不得不冒险动手?
&esp;&esp;有的猜不到,有的已经有所猜测。
&esp;&esp;六大家这么大胆子的?
&esp;&esp;可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,陛下为何隐而不发?
&esp;&esp;念头一转,似乎明白了。
&esp;&esp;陛下和先皇不同,先皇想要对付六大家,陛下还不想对付。
&esp;&esp;或者说陛下想对付,但不是现在。
&esp;&esp;众臣明白了陛下的意思,不再言几位少年郎君,转头又说皇后——皇后不回宫,是陛下体恤皇后丧亲人之痛,可皇后竟然在镇国公府邀请众官宦家未曾成亲的小女郎前来,以为老人祈福为名头,设下刺绣,诗书文画,还要把那些出版为书,是为“祈福录”。
&esp;&esp;皇后想干嘛?
&esp;&esp;祈福之事非得道高僧也要是如陛下之尊,亦或者各家的老爷族长,哪里用几个小女子祈福的?
&esp;&esp;皇帝沉吟,从旁边抽出一本折子,递给刘喜。
&esp;&esp;刘喜把折子下发下去,由着内阁六部大员翻看。
&esp;&esp;六部大员看着折子中所写,或眼角抽搐,或嘴角轻抖,亦或者闭上眼睛不想再看。
&esp;&esp;后面的官员们奇怪,折子上写的什么?
&esp;&esp;只是最后他们也没看到那封折子,只听前面的几位内阁六部大员拍案定下。
&esp;&esp;“不必再提,此为皇后拳拳为我乾朝之心。”
&esp;&esp;众官员只觉得心头像是有猫儿在抓。
&esp;&esp;到底折子上写的什么?
&esp;&esp;谁写的折子?
&esp;&esp;因为朝中争论波澜太盛,免了闭门思过的兵部尚书高尚书也在内阁六部官员之中,高尚书听着后面的窃窃私语,嘴角轻勾。
&esp;&esp;第四百三十九章 窝藏细作?
&esp;&esp;夜。
&esp;&esp;兵部尚书高尚书府邸。
&esp;&esp;明暗各处有府中护卫巡视。
&esp;&esp;书房中,淡淡的灯火跳跃。
&esp;&esp;“如今朝中那些自诩清流为国忠贞之辈正和镇国公府争执不休,也正是我等的机会,若是再加上一把火,或可得偿所愿。”
&esp;&esp;“还是要早些安排,那位皇后画的饼可是太大。”
&esp;&esp;“若能夺过来才是最好。”
&esp;&esp;“……”
&esp;&esp;低低的商议声未断,外面忽的传来敲门声。
&esp;&esp;管家开门,外面火把众多,为首的正是如今在京都内最有名的四位小郎君。
&esp;&esp;冯暮修,王文远,胡锦文,陈风华。
&esp;&esp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