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秦驰用上了一些手段。
&esp;&esp;即是宋锦给他的药,让人服下会产生幻觉,用这个法子来审问,不一定会百分之一百准确,却也有可能会挖出真凶。
&esp;&esp;于是,袁尚书自以为隐蔽。
&esp;&esp;结果还是曝露了!
&esp;&esp;再加上杨县令是个愣头青。
&esp;&esp;让秦驰忽悠几句,便写了奏折,指出袁家派人毒害赈灾官员。
&esp;&esp;第311章 布局
&esp;&esp;“正好本官要回京,这奏折我顺便帮杨县令带回京师,此次我定会在陛下面前,给杨县令请功。你就等着陛下的嘉奖吧。”
&esp;&esp;在暗害他的人员落网。
&esp;&esp;秦驰便对外说碰到了厉害的大夫,病情已经好转,不日就会回京。
&esp;&esp;杨县令自从秦驰将功劳给自己,几乎要跟他称兄道弟,感激得要把他卖给秦驰,本来要送上京的折子,自然不介意递给秦驰。
&esp;&esp;他给了,还问写得如何,要不要修改等等。
&esp;&esp;秦驰看过之后,还真就指点了几句,“你这开头称赞陛下太过刻意,要说得晦暗点儿,陛下整日听到的恭维太多了,这个说法太多人说过了,你这样……”
&esp;&esp;杨县令一听茅塞顿开。
&esp;&esp;恨不得立马又重新去写奏折。
&esp;&esp;秦驰又指了指后面,“把疑似去掉,我们是有证据,那人就是袁家的人,有他明晃晃的供证,再用疑似就是误导陛下,让陛下以为你还没有查清楚就上报。”
&esp;&esp;“大人有理。”
&esp;&esp;杨县令又改了改。
&esp;&esp;秦驰将折子还给他,“等你写好了,拿来我再看看。”
&esp;&esp;“好好,多谢大人指点。”
&esp;&esp;杨县令开心极了,又搞出事来,“大人,等您离开了,我让百姓给您送万民伞。”
&esp;&esp;“那秦某人就谢过了。”
&esp;&esp;秦驰双手作揖,然后又小声的凑到他耳边道,“也要想法子称颂陛下,编个歌谣或是百姓联名感激陛下的信等等,我可以顺便带回去,让陛下高兴高兴。”
&esp;&esp;说完他一拍杨县令的肩膀,再扬了扬眉,一副你懂的眼神。
&esp;&esp;杨县令办案不行。
&esp;&esp;在小道上钻营颇有心得,一下子就懂了。
&esp;&esp;于是在秦驰起程回京当日。
&esp;&esp;城外无数百姓来相送,还有个代表送上了万民伞,此外有一道歌颂明成帝的歌谣出来,当中有一两句还提到了秦驰,大意就是称赞明成帝知人善任,派了清官大老爷来赈灾,求助万民等等。
&esp;&esp;期间有百姓联名写感激明成帝的信。
&esp;&esp;信是用长长的帛来写的。
&esp;&esp;这个当然是杨县令背后让人办的。
&esp;&esp;签名却是实打实的。
&esp;&esp;一个人签名可以私下领一斤粮食,谁不乐意去签个名?不懂的签名的盖个手印也行。
&esp;&esp;秦驰站在马车上,挥手跟身后的百姓道别。
&esp;&esp;“公子,这百姓真热情。”
&esp;&esp;老霍乐呵呵地说道,“让我都舍不得走了。”
&esp;&esp;秦八笑道:“人家盼公子不走,又不是盼着你不走,省省吧你。”
&esp;&esp;秦驰低头钻入了车厢,“起程吧。”
&esp;&esp;“是,公子。”
&esp;&esp;驾车的依旧是老李头。
&esp;&esp;来时这么多人,归时人类也差不多。
&esp;&esp;但身后的车队却是空的,物资已经没有了,速度上比起来的时候快多了。其实说是差不多,是因为护送的队伍,多了一支锦衣卫。
&esp;&esp;若没有这队锦衣卫。
&esp;&esp;秦驰要查清下药的人,再次功劳推到杨县令的头上,也不用花费上半个多月,原因还是要做到顺理成章,不留痕迹和把柄。
&esp;&esp;所幸这支锦衣卫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秦驰。
&esp;&esp;背后有没有做其他的事,秦驰不太清楚,只要他干涉他的事,这点就足够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