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>情欲小说>大明话事人> 大明话事人 第713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大明话事人 第713(2 / 3)

点担忧的说:“以你看来,王天官在廷推上能打击陆光祖的气焰么?”

廷推结果对赵首辅来说真无所谓,他只关心能不能把陆光祖的“挑衅”打回去。

胡应麟略加思索后答道:“晚辈对陆光祖不熟,但对王老前辈非常了解。

想王老前辈主盟文坛数十年,为提携文坛人物,期间不知操持了多少次选举,所以才有了各种‘五子’组合。

所以在选举领域,王老前辈绝对经验丰富,操弄程序、设定议题、平衡派系都是信手拈来。

朝廷的廷推大概也是相似的路数,只要不遇上林九元这种武德充沛之人,王老盟主应当能控的住场。”

听了胡应麟的分析,赵志皋才稍稍放了心。确实是这个道理,在选举领域王天官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专家。

不过他另外又感觉到,今晚胡应麟小老弟有点亢奋,便试探着问道:“你写完二十卷《诗薮》之后,可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规划?”

胡应麟摇了摇头,如实答道:“晚辈现在只想着先考取功名,暂时没有其他想法。”

赵志皋语重心长的说:“林九元在更新社内部会议上教导过,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,文学会受政治的影响,同时也能对政治产生一定影响。

林九元还在文坛大会上指出过,要加强文学的现实性,体现时代特性、彰显时代风貌、反映时代本质。”

胡应麟的目光清澈而迷茫,老前辈你忽然说这些是啥意思?

赵志皋没好气的说:“你的《诗薮》好像只截止到嘉靖朝?

我的意思就是,让你重修《诗薮》,再增补一卷。

至于新卷的内容,就是专门评论林九元诗词!”

胡应麟:“……”

这就是“文学受到政治的影响”?这就是“加强文学的现实性”?

对同乡小老弟赵志皋也是操心,又提点说:“如果以后你真想从政,这样重修《诗薮》对你有天大的好处!

比在书里写什么‘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’啊,‘登高古今七律第一’啊之类的有用多了!”

胡应麟:“……”

这就是“文学也能对政治产生一定影响”?这就是“文学要体现时代特性”?

“明白老夫的意思么?”赵志皋又问道。

胡应麟叹口气,答道:“老前辈有所不知,‘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’和‘登高古今七律第一’非我独创。

这些提法乃是林九元在六七年前的苏州文坛大会上指点我的,不能说完全没用。”

赵志皋:“……”

忽然有点不好说了,这算是提升了,还是堕落了?

不过也可以理解,当一个人的同县亲密老前辈当了首辅,同时结识二十年的文坛老师又当了吏部尚书,有几个人能不忘初心,坚持继续当文坛浪子?

又过两日,万历十九年的朝廷最后一场年终大戏上演,外朝部院大臣奉旨廷推阁臣。

还是在老地方,王天官早早的来到了午门外东朝房,细心的让锦衣卫官校多放了一些火盆。

比起在吏部看枯燥的人事档案,王天官发现自己更喜欢廷推场合。

望着东朝房旁边的午门,王天官暗暗感慨,自从入朝以来,自己还踏马的没上过早朝。

虽然天天上早朝非常痛苦,但一次也不上,似乎又有点人生不完整。

各部尚书和侍郎、都御史和副都御史、大理寺卿、通政使陆陆续续的到达。

陆光祖来的也很早,目光在人群里来回扫视,心里反复计算着票数。

清流势力加山陕帮的铁票,有自己这左都御史、刑部尚书孙丕扬、吏部左侍郎刘虞夔、户部左侍郎孙鑨和右侍郎杨俊民,礼部左侍郎赵用贤,再加刑部右侍郎邵陛,加起来六七票。

林党加申党余孽的铁票,应该有吏部王天官、兵部尚书叶梦熊、大理寺卿周采、通政使徐申,可能有副都御史詹仰庇和吏部右侍郎王用汲,加起来五六票。

其他的本质上都是游离票,但对林泰来不满的人太多,像礼部右侍郎李春、兵部左侍郎石星、工部右侍郎衷贞吉等都是得罪过林泰来的人。

至于户部尚书于慎行、工部尚书陈于陛两个山头,不会幼稚到因为他们和林泰来打过交道,就一定支持林党吧?

所以总体而言,还是优势在我!

看看二十来名大臣到齐了,王天官也就不再磨蹭,站在了人群正前方。

但是王天官却没有直接开始推举程序,而是说:“请各部院正卿出列,先定个章程!”

随后九卿出列,王天官又单独对九卿说:“诸君应当都能明白,当今的词臣情况其实正青黄不接,适合入阁的人寥寥无几。”

王天官这话貌似很突兀,甚至还有贬低色彩,但众人都无法反驳,因为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。

前面提到过,这些年的阁臣非常年轻,申时行、王锡爵、王家屏平均年龄只有五十六岁,他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