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厂要比子弹生产线还重要。
&esp;&esp;张继明也说:“炸药工厂投入生产还得一段时间,这个工厂的机器太多,已经超乎了我原来的预料。
&esp;&esp;本来我以为只能生产一两种炸药,没想到种类还挺齐全,最少能生产六种。从硝酸铵到tnt应有尽有。”
&esp;&esp;“六种火药?”
&esp;&esp;李云龙没听说过,他知道几种,比如说边区边工厂制造炸药包的黑火药。
&esp;&esp;还比如说袁朗曾经提供的tnt炸药,那种炸药稳定性好,要用雷管来引爆,威力十分可观。
&esp;&esp;再比如,有一种化肥制作的炸药,也是普遍用于手榴弹炸药包的制作。
&esp;&esp;其他的还真没听说过。
&esp;&esp;“李司令能知道三种已经很不错了。“张继明说。
&esp;&esp;一般的军事指挥官,只关心武器弹药威力怎么样,可不会关心是怎么生产的。
&esp;&esp;张继明主要介绍了,这座兵工厂主要会生产的两种火药。
&esp;&esp;其中之一,就是生产子弹的无烟火药。
&esp;&esp;用作枪械发射药的无烟火药基础是硝化纤维,差不多就是把棉花之类塞入硝酸,用硫酸做催化,出来的叫做硝化纤维。
&esp;&esp;过去的子弹装的是黑火药,发射后残渣比较多,威力还不足。
&esp;&esp;无烟火药便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&esp;&esp;另一种就是硝酸铵炸药,也是化肥。
&esp;&esp;硝酸铵,属于氮肥,含有良种形态的氮,即铵态氮和硝态氮。
&esp;&esp;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,对打击、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。
&esp;&esp;但在高温、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,会发生爆炸。
&esp;&esp;由硝酸和氨反应生成的盐,是一种重要的氮肥。施用于气温较低地区的旱田作物上,能够起到增产的作用。
&esp;&esp;可以说这既是一种化肥,又是一种炸药,一体两用。
&esp;&esp;李云龙听完后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:“我记得,边区兵工厂缺少炸药,就从日本人的占领区域,买了不少的化肥,是不是就是这种东西?”
&esp;&esp;“没错,日本人推广这种化肥是为了增产,更好的掠夺我国农民生产的粮食。
&esp;&esp;但它确实能变成杀人的爆炸物,只要有懂行的人提纯就能行。”
&esp;&esp;那件事虽然不是张继明做的,但他也有所耳闻。
&esp;&esp;提纯化肥变成炸药,找个农民一会儿就能学会。重点是有没有人捅破那层窗户纸,点明情况。
&esp;&esp;从这方面来看,知识还真是无价的。
&esp;&esp;李云龙不禁感慨,也想到了这种既是炸药又是化肥的东西,对于明年的粮食生产,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&esp;&esp;中条山这里土地太贫瘠了,多为旱地,本来粮食生产的又少,中间被日本人毁坏了不少,今年冬天粮食就是个问题。
&esp;&esp;眼下还得想各种办法渡过难关。
&esp;&esp;明年的粮食生产,一定是重中之重,战士们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。
&esp;&esp;到那时化肥就有大用处了。
&esp;&esp;人多力量大,一个人领三十发子弹,三十多个人,不一会就把那一千发都打光了。
&esp;&esp;没有出现臭弹的情况,赵刚赵刚打了几十发,认为精准度还不错,跟日本人产的没什么区别。
&esp;&esp;于参谋长说:“那就让工人开动机器继续生产,让我们的战士能早些用上自家兵工厂生产的子弹。”
&esp;&esp;想想机器后面能源源不断的生产,一千发子弹打光了也就不心疼了。
&esp;&esp;一个拿三八大盖的战士,配备五十发子弹,十个就是五百,一百个就是五千。
&esp;&esp;日产一万发,就能为两百个战士备上充足的弹药。
&esp;&esp;现在经过验证了,子弹是越早生产越好,早生产早能拿到手。
&esp;&esp;丁伟则说:“咱们成功生产了第一批子弹,是不是应该向上级报告个喜讯。
&esp;&esp;我来的时候见了旅长,他对兵工厂的成立非常关心,要不是忙得走不开,估计就得来,亲自看第一批子弹的生产。”
&esp;&esp;赵刚差点都忘了,被丁伟
第一版主